三合一汉字输入法
 
理论探讨-11
 
           
   

 

汉字编码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理论要求与方案设计

刘春华

[摘要]提出汉字编码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四项条件,即符合规范化要求,与汉字基础知识有很高的关联度,不增加语文基础教育负担,终身适用、全社会通用;并据此进行编码系统方案设计,其由音形码、拼音、笔画码和形码组成,采用26个拼音字母、5种基本笔画和201部首为码元,26个字母键为键元,免切换随机使用,基本满足与识字同步、“无级提速”、终身适用的要求,其应用字集扩大不干扰通用字和词语输入,词集扩大不干扰单字输入。

[关键词]中文信息处理;汉字编码;输入法;小学语文课程

On Subsuming Chinese Character Coding into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urriculum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ubsuming Chinese character coding into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urriculum and based on which a design of keyboard input method is given, which synthesizes Pinyin, a stroke-based coding, a form-based coding and a coding combined pronunciation with 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to an integrated system. It can deal simultaneously with an unlimited Chinese character set, a large-scale word set and a symbol set. Different kinds of codes can be alternately and randomly used to input Chinese characters without “switching” or any additional operation. In the system, 26 Pinyin's letters, 5 strokes, 201 radicals are adopted as code-elements while 26 English letter keys as key-elements.

Key Words: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hinese character coding; Chinese character inpu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urriculum

1. 引言

汉字编码可用于汉字键盘输入和汉字排序检索等。汉字键盘输入法包括编码和软件两个层次。汉字输入除键盘输入外还有非键盘输入,本文涉及汉字输入法时专指键盘输入。

在解决了汉字能否进入计算机的问题后,随之而来的“万码奔腾”任意冲击语文规范,对语文基础教育造成干扰,这是研究中小学教学用汉字编码和输入法的起因。研究“教学用”汉字编码涉及到它的内容属性、性能要求以及“教学用”与“社会用”的关系等。这些问题至今没有解决好。

“教学用”汉字编码属于语文课内容还是信息技术课内容?属性不同要求也不同。 1995年,认知码曾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向全国中小学推荐使用,推荐者的身份似已表明认知码属于信息技术课内容,虽然认知码当时已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查字、编码、打字“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 [1] 。同期的规范码也类似 [2] 。近年,一项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涉及一种形码输入方案和建立形码评测标准,涉及规范汉字部件的拆分层次和部件名称等,有专家认为,“从课题研究内容上看,这个课题说是信息技术课的内容,不如说是语文课的内容。” [3]

“教学用”汉字编码要满足哪些性能要求? 这个问题在最核心的要求方面不难达成共识,即要符合语言文字规范、要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紧密结合等 [4][5][6] 。但理论要求如何落实到具体方案之中却仍是个大难题。

“教学用”方案与“社会用”方案如何衔接?这也是个难题,解决不好必然导致学用分离和重复学习。

本文探讨汉字编码与语文基础教育结合并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理论要求与方案设计。

2. 汉字编码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方式

汉字编码进入小学语文课程(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是指将汉字编码知识编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使小学生在常规语文课中学会汉字编码。

由于汉字结构的复杂性,对于拆分部件式的形码方案,若要进入语文课程,可能都要对现行识字教学模式(指目前全国小学语文课程普遍采用的 以分析偏旁结构为主的识字教学模式 )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造,实际是要创造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但是,要创造一种新模式并能够取代现行模式在全国推广并非易事,特别是在受到汉字编码和输入法本身性能要求制约下产生的新识字教学模式,要达到可以在普遍意义上取代现行教学模式的水平,更是难上加难。本文探讨的汉字编码进入语文课程的方式,以不必改变现行识字教学模式为前提,使汉字编码知识“潜入”原有课程内容之中,即在最充分地“尊重”现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进度的条件下做到与识字同步,让学生在学习拼音识字、写字和偏旁部首等知识的同时也循序渐进地学会汉字编码。与汉字编码在语文课程中非集中教学方式相对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适合专列一项汉字输入法内容,集中教学输入法软件各种功能的操作方法。汉字编码属于语文课内容,输入法软件的使用方法属于信息技术课内容。

汉字编码进入语文课程的教学进度,要与识字及写字的教学进度相一致,并与信息技 术课程合理衔接。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7] ,在 1~2 年级阶段,要求学生学会汉语拼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认识常用汉字 1600 ~ 1800 个,其中 800 ~ 1000 个会写,等等,作为与识字同步的汉字编码知识也应安排在这一阶段基本学会,并可应用于汉字输入和字典查字(替代部首检字法)。

3. 汉字编码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条件

⑴ 汉字编码规范化

汉字编码规范化是指编码符合语言文字规范、编码没有歧义以及编码应用有利于促进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汉字编码必须完全符合语言文字规范,执行国家标准和规范时不能打折扣。编码没有歧义是指每个汉字的符合规则的编码具有唯一性。汉字输入软件要有“提示”或“纠错”功能,能够引导使用者正确读音和书写,正确用字和用词,从而提高全社会应用语言文字的规范程度。

⑵ 汉字编码与汉字基础知识高度关联

汉字编码要进入语文课程,就要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汉字基础知识有很高的关联度。如果将现行语文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汉字基础知识称作语文课程的“存量”知识,汉字编码知识中超出这个范围的称作“增量”知识,汉字编码应以“存量”知识的组合应用为主,“增量”知识则仅限于组合应用“存量”知识的规则方面。这里所说的汉字基础知识,主要指语文课程中“识字与写字”方面的知识,包括字的读音(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等。汉字编码若与这些汉字基础知识脱节或冲突,不适合进入语文课程。

⑶ 汉字编码不增加语文基础教育负担

汉字编码进入语文课程后不能增加语文基础教育负担。 汉字编码作为原语文课程中的“存量”知识的组合应用,需要一定的规则,“增量”知识不可能为零,因此,汉字编码进入语文课程后,语文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的知识总量肯定增加,但只要新加入的汉字编码知识与“存量”知识之间有很高的关联度,学习和使用汉字编码对学习这些“存量”知识的正面影响可抵消学习“增量”知识的负担,做到不增加、甚至减轻语文基础教育负担。

汉字编码进入语文课程后的正面影响包括编码用于汉字输入和字典查字过程中对“存量”知识的查验、复习和纠错作用,字典查字效率提高(直接翻页查字),借助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提高学习效率,所学汉字编码终身适用(见下一节内容)等。

⑷ 汉字编码与识字同步并终身适用

拼音文字从初学起即可同步输入,汉字输入也要与识字同步,还要与语文教学进程动态适应,“无级提速”。更进一步,学校教学的汉字编码和输入法要终身适用。“教学用”与“社会用”的区别应仅仅局限于这样一些方面:“教学用”输入法的应用字集和词集适合教学,并更多地为学生用户提示有关的汉字基础知识(如读音、笔顺、部首等)。就好像学生字典的收字范围与语文教学相适应,字量少,解释提示多,但学会查学生字典后同样会查通用字典。对个体用户而言,输入法要与识字同步并终身适用;对全体用户而言,输入法要全社会通用。

编码输入法要做到终身适用、全社会通用,除其他要求外,还要满足职业录入员对输入速度的要求以及适合处理大汉字集直至全汉字集(不包括古文字)。

4. 编码设计的宏观思路与总体方案

编码设计要以满足上述四项条件为目标要求,总体方案要重点解决既与识字同步又终身适用的问题。

文献 [8][9] 提出,汉字编码的理想模式应是一种建立在汉字基础知识之上而与语文基础教学规律相一致的组合式编码系统,即应 设法将音码、形码和音形结合码等不同类型的多种编码组合成一个统一体,依靠码元、键元及编码方式的科学组合,在汉字键盘输入时实现各种编码的不切换混用,使不同阶层的使用者以及同一使用者在其接受语文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均能用上与其语文知识水平相适应的编码,而所有种类的编码又都同属于一个统一的编码系统,各种编码间的衔接具有与语文基础教育同步的、循序渐进的基本特征。 文献 [10] 讨论了关于 将汉字编码和输入法纳入到汉字教学和应用的大系统中统筹考虑的问题。一方面,汉字编码和输入法要满足汉字教学的需要,要遵守国家语文规范,与语文基础教学内容和规律相适应,要与识字同步,小学生们可随机地、综合地利用在常规语文课程中学会的拼音、笔画、部首及词汇知识输入汉字。另一方面,汉字编码及输入法要满足汉字应用的需要,要与汉字排检方法统一,要通用于全部汉字。 即汉字编码及输入法的战略目标为:统一适用于键盘输入和汉字排检的汉字编码;建立在汉字基础知识之上、应用拼音、笔画和部首,能够“无级变速”式的汉字输入法;适合处理全汉字集、通用于全社会的汉字输入法。 无论音码,形码,还是音形结合码等,都不能以单一方式同时满足上述全部要求,须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统筹设计一种多方式、不冲突、免切换汉字输入系统 。

从与识字同步方面考虑,学习拼音识字时,需要音码(全拼),学习写字时,又需要笔画码。从终身适用、全社会通用方面考虑,应用字集不受限制,需要形码。由于音码单字重码多,笔画码效率低,形码要覆盖全部汉字又要简单易学,重码也不可能少,因此,从满足职业录入员的输入速度要求方面考虑,有必要增加一种音形码,以实现在通用字范围的高速盲打。此外,从简化系统和提高编码空间使用效率等方面考虑,宜选择一种编码作为主要方式,用于单字和词语输入,以词输入为主,其余为辅助方式,只用于单字输入,并使主要方式比辅助方式以及主要方式中的词码比字码获得更大的键元编码空间。按照上述思路,提出编码系统的总体方案:

  音形码:应用字集为7000通用字,用于单字和词语输入,词输入为主。

  音 码:全拼方式,应用字集为20902字(GB13000.1字符集),教学用可调整为7000通用字,只用于单字输入。

  笔画码:纯笔画方式,应用字集根据需要确定,教学用可设为3500个常用字加上形码编码疑难字,只用于单字输入。

  形 码:设计目标字集为全部汉字(不包括古文字),实际应用字集根据需要确定,只用于单字输入。形码还设计用作字典查字法。

上述系统要实现不切换混合使用,要求各种码的键元编码空间互不相交,字码空间与词码空间也互不相交,或者尽量减小它们之间的交集,这是编码系统总体方案成败的关键。这需要在码元、码元键位和取码规则等方面统筹兼顾,综合设计。

5. 编码设计的主要技术环节

⑴ 键元

《GB/T 19246 — 2003 信息技术 通用键盘汉字输入通用要求》规定“应采用”26个字母键。键元限用26个字母键有利于与通用键盘兼容。

⑵ 码元

系统中含有拼音方式,码元中应包括《汉语拼音方案》字母表中所列 26 个字母。其中的“ v ”在拼音输入方式中用于在适合时替代表示通用键盘上缺少的“ü”。

系统中还有笔画码,码元中也须包括笔画。汉字笔画细分种类不少,但汉字部首中仅含有 5 种单笔部首,为简便和统一起见,笔画码元宜采用横、竖、撇、点(捺)、折 5 种基本笔画。

形码码元普遍采用汉字部件。 部件应用的主要难点包括:基础部件数量多,又可组合使用,导致“编码部件集”千变万化,无法与用户的“心理部件集”一致 [11] ,故部件清单记忆量大;汉字结构复杂易导致拆分歧义;有很多无音部件无法用简单易记的方式安排键位;等等。传统汉字学常用“偏旁”和“部首”两个术语,“部件”则是现代才开始启用的新术语 [12] 。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部件”这一术语才开始出现在高校的现代汉语教材和汉字教材中,并且还与传统的“偏旁”概念处理不好关系,造成混乱现象 [13] 。在 《 GF 3001 — 1997 信息处理用 GB13000.1 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之外,最近又发布了《 GF 0014 — 2009 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 说明“部件”用于汉字编码和用于语文教学二者的要求不统一。 据统计,在一种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年级用字 667 个,涉及非成字基础部件 228 个 [14] ,从这两个数字之比来看,似乎部件无论用于语文教学还是用于汉字编码,“起步”的难度都比较大。根据以上分析,采用一般的汉字部件作为形码码元并不理想。

小学识字教育当前仍以分析偏旁结构为主,与小学 语文教学的汉字基础知识具有最高关联度的形码码元选项应该是偏旁和部首。但目前学术界对偏旁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12] ,偏旁数量也过多,不适合用于编码。与部件和偏旁相比,部首的规范程度最高,数量适中,并且长期用于流行的字典查字法,用作码元还有利于输入法与查字法的统一。因此,部首适合作为形码码元。由于部首不能覆盖汉字的所有结构部件,形码码元中还需要包括 5 种基本笔画。

综上所述,码元宜包括: 26 个拼音字母、 5 种基本笔画、《 GF 0011 — 2009 汉字部首表》 201 部首(包括附形部首)。拼音字母、笔画和部首均属于语文基础教学内容,属于语文课程的“存量”知识,将它们用作码元,既可完全符合语文规范,与识字教育一致,不增加学习负担,又有利于在编码规则不作修改的前提下通用于全汉字集,因为汉字笔画和部首本身就通用于全部汉字。

⑶ 码元的键位

码元的键位与编码的易学性关系极大,安排码元键位也须尽量应用语文课程的“存量”知识。

拼音字母的键位应执行《 GF 3006 — 2001 汉语拼音方案的通用键盘表示规范》。

笔画种类少记忆量也小,安排键位时重点不在易学性方面。对于多方式、不切换输入系统,安排笔画键位要考虑的重点是:与其他码元的键位及取码规则相配合,实现各种码之间以及字码与词码之间的键元编码空间互不相交或者尽量减小交集。一种方式是将 5 种笔画对应 EIOUV 等 5 个键,它们或者不用于拼音首字母,或者虽用于拼音首字母但涉及字数少。

部首键位是影响易学性的关键。一般来说,码元“音托”最为简单,“形托”次之。因此,部首键位应以“音托”为主。部首包括成字部首和非字部首。其中成字部首应一律“音托”,例如:日 R 、月 Y ,等等。非字部首宜采用部首名称“音托”,例如:宀 B 、刂 D ,等等。

少数部首的键位可能极大地影响编码的重码率,似有必要对它们采用指定键位。指定键位属于无理编码,必然会增加学习和记忆难度,但这是提高效率的必要成本。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使难度和效率二者都在可普遍接受范围。首先,指定键位者只限于非字部首,不能用于成字部首。其次,指定键位者应具有较高的动态和静态组字频度。动态组字频度高,频繁使用容易记住;静态组字频度高,才可能对重码率产生大的影响。

成字部首一律“音托”,既是方便记忆的需要,也是从整个编码系统统筹考虑的结果。因为系统中含有多种输入方式,如果成字部首中有非“音托”键位者,当它作为独立汉字用拼音或音形码输入时的第一个输入键与它用作部首时的输入键就会不一样,容易造成混乱。部首“音托”,也是利用语文课程的“存量”知识,几乎不需要另外学习就能记住(其中的不常者除外)。

⑷ 取码规则

重点讨论形码和音形码的取码规则。

形码除用于汉字输入外,还要用于字典查字。传统的部首查字法也可看作是一种“形码”。部首查字法涉及部首和笔画数,形码涉及部首和笔画,可根据部首查字法的基本思路来设计形码规则 。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先用部首的笔画数在部首目录中查到该部首的页码并在检字表的相应页中找到该部首,然后再用余部(不包括部首的部分)的笔画数在检字表中该部首项下找到目标字,基本思路为:部首笔画数→部首→余部笔画数→目标字。仿此,但用部首的首笔代替部首的笔画数,用余部的首笔和末笔代替余部的笔画数,得出形码的初步规则:“部首首笔、部首、余部首笔、余部末笔”。由于 大多数汉字的余部末笔所在部位也是一种部首,如“始”的余部“台”的末笔部位是“口”,取该部首替代末笔可以提高效率(更直观且更少重码),形码规则可调整为:“ 部首首笔、部首、余部首笔、余部末位码”,其中,若余部的末笔部位也是一种部首,余部末位码取该部首,否则取末笔。形码举例:始 VNVK (其中 V 是折笔的键符)。

将形码的第一码“部首首笔”改为汉字的“拼音首字母”就变成音形码,即音形码字码规则为:“拼音首字母、部首、余部首笔、余部末位码”。音形码举例:始 SNVK 。词码以字码为基础:二字词取每个字的前二码,三字词取每个字的第一码和末字第二码,四字及以上词语取前三末一字的第一码。词语码举例:科学 KHXZ (科、禾、学、子),科学家 KXJB (科、学、家、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KXJL (科、学、技、力),等等。

6. 编码系统的性能分析

笔画键元和取码规则二者配合利用 EIOUV 等 5 个键,使各种输入方式之间以及字码与词码之间发生冲突的几率很小。简单分析其原理:音形码第一码是拼音首字母,形码第一码是部首首笔,二者只在 E 、 O 两个字母项下存在交集,但涉及字数很少,故音形码与形码发生冲突的几率很小;在音形码中,字码第三码是笔画而词码第三码是拼音首字母,基于同样道理,字码与词码冲突的几率也很小。笔画码和音码加入后发生冲突的几率同样很小,限于篇幅,不再详细分析。 由于拼音首字母的键元数量数倍于部首首笔,因此音形码的键元编码空间也数倍于形码空间,音形码中的词码空间同样数倍于字码空间,键元编码空间分配符合“音形码为主、词输入为主”的目标要求。

所有码元均属于语文课程的“存量”知识,拼音全拼方式、成字部首“音托”和非字部首按名称“音托”键位所依据的字音、笔画码所依据的笔顺规范等也都属于“存量”知识。“增量”知识包括: 5 种笔画键位、少量必要的非字部首的指定键位、形码和音形码的取码规则等。其中形码的取码规则脱胎于部首查字法, 而音形码字码与形码只在第一码上有区别, 可同时学会 。 音形码和形码都不需要拆分汉字(确定部首时若涉及汉字切分则属于部首规范本身的内容)。音形码以词输入为主,词输入以拼音首字母为主,部首为辅,而 部首的“ 取部位置应当在显著之处” [15] ,因此大多数字的部首一目了然, 取码方便快捷 。

再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及 1~2 年级教学进度来考查编码系统的学习负担。从拼音识字起,单个汉字的全拼方式与课程一致。写字教学时,新增学习量仅限于 5 种基本笔画的键位。教学部首时,要同时教学部首的键位,其中成字部首一律“音托”和非字部首按名称“音托”的键位可近似地认为不增加学习负担,只有少量非字部首的指定键位属于新增学习量。教学形码和音形码的取码规则可以安排在二年级上学期原来教学部首查字法时进行,并且以形码取代部首查字法用于字典查字(不再教学原部首查字法)。

基于上述分析,这样一种编码系统似可满足与识字同步、“无级提速”、终身适用的要求:小学生初学汉语拼音,可用拼音输入单个汉字;学习写字,又可用笔画输入单字;学习部首后,可随机改用效率更高的音形码输入单字和词语,还可用形码输入不认识的字等;由于各种输入方式的使用是随机性的,不需要切换操作,这是一个完全动态适应、无缝衔接的过程;音形码字集为通用字,形码字集根据需要可覆盖全部汉字,形码字集扩大不影响音形码的通用字和词语输入,词集扩大不影响单字输入,因此,学生走出校门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均可继续使用同一输入法;形码用作字典查字法也终身适用。

以上关于汉字编码进入语文课程后的学习负担的分析还有待实验支持。另外,还要有具体方案的字词重码率或键选率数据才能判断是否适合职业录入员使用。

7. 编码方案实例

对上述基础方案作进一步的优化和细节设计,即形成一个方案实例。方案优化及细节设计的要点包括:①为离散重码,将横画根据是否与其他笔画相交分配两个键位, 5 种基本笔画对应 AEIOUV 等 6 个键。②采用《 GF 0011 — 2009 汉字部首表》 201 部首(包括附形部首),除所有成字部首和大部分非字部首“音托”键位外,非字部首中有 3 个“形托”键位, 11 个指定键位。③非汉字字符编码类似于音形码,但取 3 位码长,与 4 位码长的音形码互不冲突,例如:℃ ssd (摄、氏、度),对比音形码词码:摄氏度 ssdg (摄、氏、度、广)。限于篇幅,其他细节不赘述。

音形码在 GB2312-80 字符集 3755 一级字范围的静态重码率为 6.36% ,若计入三级字简码(取常规 4 码的前 3 码),这个数字降为 1.8% 。已实现版本的形码字集 20902 字(音形码字集为其中 7000 通用字)、词集约 11.5 万条词语,仍可满足职业录入员盲打要求。

软件设有一些简单功能:用拼音输入汉字后,在编码窗口自动提示音形码或形码,方便掌握疑难字的部首和编码;用非拼音方式输入后,自动提示拼音,可随时认读不认识的字;学生版笔画码自动提示 3500 个常用字的规范笔顺;自定义词加标志,以提醒使用者注意自定义词中是否有错别字;等等。

8. 小结和讨论

汉字编码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条件是: 汉字编码符合规范化要求,与汉字基础知识有很高的关联度,不增加语文基础教育负担,终身适用、全社会通用。汉字编码进入语文课程宜 以不必改变现行识字教学模式为前提, 要和识字与写字的教学进度相一致,并在 1~2 年级阶段让学生基本学会。 要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统筹设计一种建立在汉字基础知识之上、综合应用拼音、笔画和部首的多方式、不冲突、免切换汉字输入系统,其中形码要适合处理全部汉字,并同时适用于字典查字法。

按照上述思路设计的汉字编码方案,以 26 个拼音字母、 5 种基本笔画和 201 部首为码元, 26 个字母键为键元,集音形码、全拼、笔画码和形码于一体,免切换随机使用,以音形码为主,词输入为主,似可满足既与识字同步、“无级提速”,又终身适用、全社会通用的要求,其应用字集扩大不影响通用字和词语的快速输入,词集扩大不干扰单字输入,形码还同时适用于字典查字法。

本文讨论“汉字编码进入语文课程”尚未涉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但为这种整合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并非只是简单的辅助教和辅助学,而是要通过将信息技术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 [16] 。由于汉字的特殊性,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多了一道“起步”障碍,但解决汉字编码输入与识字教学相结合的问题也只是课程整合的基础。按照本文讨论的方案,汉字编码进入语文课程并不以“使用电脑”为必要条件,而是 以不必改变现行识字教学模式为前提 ,原有语文教材内容可只作小的改动(主要包括增加笔画和部首的键位、用形码替代部首查字法等),课堂教学方式和进度也可基本保持不变,即便是不具备电脑的学校也同样适合教学,而且原有的语文课师资提前做些准备就应该可以胜任新教材教学。脱胎于部首查字法的形码可首先作为字典查字法教给学生,使之成为终身适用的语文基础知识,即使当时没有条件使用电脑,也能在以后任何有机会使用电脑时很轻松地学会使用相应的输入法。汉字编码以这种方式进入语文课程,一方面,有利于在包括教育设施不足的经济落后地区在内的全国范围的国民义务教育中普遍地、同步地实施,另一方面,也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深层次整合留出了最大空间,有利于借助课程整合改进现行教学模式,甚或创造全新模式。

汉字编码进入小学语文课程,是汉字编码最自然的统一之路。只要做到学校使用与社会使用 “无缝”衔接,学生群体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后,自然会“统一”使用同一种汉字编码和输入法。汉字编码进入语文课程是一个严肃、复杂而意义重大的课题,需要经过严密的理论论证和充分的实验验证,直至实现理想的方案。这需要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需要更多语文工作者的关心及参与,也需要不同意见的交流与讨论。希望本文能为这个课题提供一种思路和参考。

————————————————————————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等.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1996,(1).

[2] 李勖良.规范码是适合基础教育用的汉字编码[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汉字输入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C].2002.

[3] 教育部语信司李宇明司长在中央电教馆调研时的讲话[Z].

http://www.cetr.com.cn/e21web/content.php?acticle_id=311

[4] 何克抗.面向中小学的汉字编码性能指标分析[J].中文信息学报,1996,(1).

[5] 李勖良.中小学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汉字编码[N].计算机世界报,1997,(11).

[6] 华绍和,肖金卯,蒋顺炳.适应中小学教学用的汉字编码的特点[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

员会第八届年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汉字输入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

文集 [C].200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 刘春华.试论汉字编码的宏观要求及理想模式[J].科技导报,1997,(7).

[9] 刘春华.组合式汉字编码系统研究[J].科技导报,1998,(6).

[10] 刘春华.汉字编码和输入法的应用统筹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4月1日.

[11] 韩布新.论心理部件、统计部件与编码部件集合[N].计算机世界报,1997,(11).

[12] 沙宗元.汉字研究中的一组术语[J].语言文字应用,2006,(3).

[13] 杨月蓉.谈现代汉语教材中的“偏旁”和“部件”[J].语言文字应用,2006,(4).

[14] 邢红兵,舒华.小学语文教材用字基础部件统计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8,(3).

[15] 陈燕.当前汉字部首法关注的主要问题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1).

[16]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文信息界,2006,(4).

(2008.7.29 初稿,2008.10.17 二稿,2009.5.25 三稿)

(2009.6.1上传,2009.8.13作很少量的文字修改)